|
|
訂閱社區雜志 |
中國氣象局:極端不利氣象條件導致京津冀霾多發 |
(時間:2017-1-9 10:18:58) |
1月7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天氣多發重發。 世界氣象組織近期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指出,2016年為全球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最高的年份。我國2016年氣溫為歷史第三高,其中12月為歷史最高。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說,氣候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冬季溫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緯度溫度升高大于低緯度,高緯度的溫度差異縮小,不利于冷空氣南下,使得冷空氣過程少,強度總體偏弱,也導致霾天氣較近幾年多發重發。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全球多地出現霾天氣。據國家氣候中心服務首席艾婉秀介紹,2016年10月印度新德里,11月伊朗,12月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韓國首爾等多地均遭遇了嚴重的霾天氣過程。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2016年11月以來,京津冀地區冷空氣次數少、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近期京津冀地區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霾日數偏多。 同時,PM2.5與氣象指數在京津冀地區2016年10月以來逐小時相關關系為77.7%。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劉洪利解釋說:“這表示2016年10月以來京津冀地區的霧霾天氣,主要是天氣因素所導致的。” 劉洪利也指出:“客觀事實是,我國相關地區排放量確實大,同樣的天氣條件,其他地區可能不明顯,我們就形成了霧霾事件。” 另外,京津冀地區的地形條件也不利于污染物擴散。西部和北部“弧狀山脈”包圍,霾天氣過程往往易出現偏南氣流,將南部污濁空氣吹向華北平原并停滯,加劇了京津冀污染物的聚集。 中央氣象臺預計,1月8日至14日北方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后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度至中度霾。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