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省環保廳長于會文:力爭4月底前實現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 |
(時間:2017-1-17 9:40:45) |
于會文:“解決環境問題愿望迫切、時不我待” 1.環境管理重大轉型 環保工作必須以“環境質量切實改善”為核心和導向,“環境質量是否改善是檢驗環保工作的最終標尺” 2.環保部門敢于亮劍 環境執法是環保工作的看家本領,環保部門要敢于發招,堅持重典治亂、鐵腕執法,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3.環保監督力度加大 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環保督察試行方案,力爭在今年4月底前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 兩會會客廳 嘉賓 省環保廳廳長 于會文 “等不起慢不得”,這是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時所使用的詞匯。 “這正道出了當前環境保護的重要和緊迫。”1月16日,在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廣安代表團分組審議會議間隙,新任環保廳廳長于會文對華西都市報-封面記者坦言:“對目前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既要看到問題本身長期的艱巨性、復雜性,又要看到現實的針對性和迫切性。” 事實上,在過去一年中,省委綠色發展決定提出,要以保障人民健康為目的,重拳出擊、鐵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全省環境質量明顯提升。 環境保護工作倍受關注,環保部門長期負重前行。 “當然有壓力,但這也是動力。”面對記者,這位新任環保廳長毫不避諱,“有什么問題,你們盡管提,我們共同面對。” 從地方領導到環保廳長,盡管剛剛上任,但顯然,他已經馬上進入了狀態。 環保形勢緊迫 “已到沖鋒陷陣放手一搏之時” 說到目前四川全省的環保形勢,于會文一連用了沖鋒陷陣、動真碰硬、放手一搏三個成語,“對于環境保護,省委省政府要求高,人民群眾期待高,解決環境問題愿望迫切、時不我待。” 于會文告訴記者,眼下,整個環境管理戰略正經歷深刻調整和重大轉型,即環保工作必須以“環境質量切實改善”為核心和導向,“環境質量是否改善將是檢驗所有環保工作的最終標尺。” 就在日前,四川省政府剛剛印發《四川省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到2020年全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的具體目標和環境質量指標,提出到2020年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大氣環境達標個數要超過50%,地表水環境質量優良率提高到82%以上,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我相信,只要我們始終堅持‘三大戰役’一條主線,按照實施方案扎實推進,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層層傳導壓力,排出路線圖和時間表,把每一項決策部署都真正落地落實,全省環境質量一定能得到持續改善。”于會文提到,2017年,四川環保的總體思路就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解決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深化各項環保改革,落實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環保責任,對打贏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進行全面部署,確保完成“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年度目標任務,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提供堅實的環境保障。 監測執法并重 “堅持監測與監管的測管協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強力推進“環境質量提升年”各項工作。在于會文看來,要切實改善環境質量、解決現實環境問題,就必須用好環境監測和環境執法兩個重要抓手。 “監測是環境保護的‘耳目’與‘基石’,未來工作中,要繼續用好監測手段。”于會文期待的是,今年,由環保部門牽頭制定的《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已于1月通過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正按程序報省政府審定印發。未來,四川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將基本實現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各級各類生態環境監測數據互聯共享。 同時,于會文強調,環境執法是環保工作的看家本領,環保部門要敢于亮劍和發招,堅持重典治亂、鐵腕執法,形成并長期保持高壓嚴打態勢。 去年9月至12月,在環保大檢查大執法“百日攻堅行動”期間,共辦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751件,處罰金額8932萬元,比上年全年處罰金額超出10.82%。 在于會文看來,環境監測與執法需要協同聯動。“比如,水環境污染問題,‘表象’在水中、‘根子’卻在岸上;大氣環境問題,‘表象’在天上,‘根子’卻在地上。”于會文補充道,監測反映的是水中、是天上的“現狀”和“表象”,而“根子”問題卻要依靠執法和其他手段去解決,也只有依據科學準確的監測,執法才能更加精準地發力。 “所以未來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強化監測與監管的緊密結合、協同聯動,下大力氣推進測管協同。”于會文說。 “督企”更“督政” “率先實現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 除了“督企”,今年四川的環保工作,“督政”力度也將更大。 2016年底,四川省委專門印發了環保職責分工方案,進一步厘清環保工作的職責分工,劃清了環保工作的“責任界限”,更擰緊了環保工作的“責任發條”。 此外,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環保督察試行方案。對此,于會文介紹到,三年督察任務兩年完成,在2016年完成5市督察基礎上,程序不減、標準不降,爭取在2017年4月底前完成剩余16個市州的環保督察,預期將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內環保督察“全覆蓋”。 另一方面,為實現從源頭上控制住污染,還將不斷強化“環境準入”保障。具體而言,將強化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制度,扎實推進固定源的排污許可證制度,進一步規范危險廢物經營管理,加快推進高污染、高風險企業環境責任強制保險。 “當然,還會強化法治保障。”在于會文看來,要用好法律武器,尤其是用好《環境保護法》及其配套辦法,同時,抓緊建立完善地方環境保護法規條例,制定相關實施細則和修訂出臺《四川省環境保護條例》等措施,為四川的綠色發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科技標準倒逼 “確定高于國標的排污限值” 作為東北大學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畢業的博士,于會文有著標準“理科生”的嚴謹。在他看來,科技標準在環保事業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目標,既要依靠科技進步、科技創新,又要強化“標準”的倒逼支撐作用。 “比如公眾強烈關注大氣環境的問題,就需要科學深入地開展污染源成因、成分、肌理分析,才能對癥下藥、精準發力,爭取更明顯的治理成效。”他說。 此外,于會文強調,環保工作要避免“一刀切”,要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流域、不同行業和領域,確定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污染排放限值。“比如為進一步強化岷江、沱江流域污染治理,去年頒布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這兩條江河的污染排放限值收嚴收窄,提高了排放限值,就為倒逼岷江、沱江流域早日全面達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問到對于工作有無定下什么目標時,于會文雙手一攤,“環保工作不能急功近利,必須埋頭苦干、扎實推進,不看廣告看療效。”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