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生態保護紅線:劃得出更要守得住 |
(時間:2017-2-23 8:54:55)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公布了《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至2020年底,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 在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無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其作用與價值無可爭議。然而專家指出,生態保護紅線如何劃、如何守,仍有不少問題亟須探討。 摸清生態家底是前提 事實上,國家劃定生態紅線的要求并非今日才提出。在2015年4月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劃定生態紅線。至今,有些地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工作已日趨完善。 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楊桂山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位于長江經濟帶沿線的江蘇省已經完成了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工作,其面積占到全省土地面積的20%左右。但他也注意到,江蘇省劃紅線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怎么劃”。 在楊桂山看來,回答上述問題首先要做的便是“對生態家底做一個很好的評估”,并以此為基礎,把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真正劃定下來。“要劃定紅線,扎實的生態功能重要性評估還是要做在前頭!彼f。 事實上,類似的生態功能評估工作已有了很好的基礎,但楊桂山表示,以往的評估多數尺度較大,不足以支撐生態保護紅線落地、確定四至邊界。不過也有專家表示,生態功能評估工作不斷完善是一個永久性話題,并不會影響當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的推進。 劃出紅線并不難 生態保護紅線能夠劃定并落地,對環境改善自然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和長江經濟帶沿線生態保護工作已迫在眉睫。這也是《意見》中明確提出2017年年底前完成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沿線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的目的所在。 “首先從長江抓生態保護紅線是對的,可能會起到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而長江也更迫切地需要做這件事情!睏罟鹕秸f。 據悉,長江上游包含著大江大河的源頭,以及高原、高寒等生態脆弱的區域,是我國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而長江流域也是我國乃至世界最為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有大量陸生、水生生物資源亟須保護。楊桂山以長江流域為例,解釋了推進生態保護紅線戰略的重要性。 但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在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歐陽志云眼中并不復雜。“一是劃出來嚴格保護的區域,這是管理上的目標;再者科學上的內容,就是確定哪個地方生態功能重要并劃定出來!彼f。 鑒于國內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工作早已開展,且有了堅實的基礎,歐陽志云相信,通過現場勘查結合高分辨率遙感技術的支持,“劃出范圍是可能的”。 破解執行癥結 所謂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嚴格保護的生態區域。“比如原來是森林,就不能改變用途,在紅線內的區域不能開發,用作蓋房子、修路等其他用途。”歐陽志云解釋稱。 然而,當下發展仍是我國面臨的第一要務。在此背景下,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博弈中的利益該如何平衡?這一問題所產生的不確定性,令專家對生態保護紅線政策可能軟著陸或因執法不嚴成為一紙空文產生了擔憂。 采訪中,就有專家表示,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容易、執行難”,難以達到“以最小生態保護面積獲取最大生態保護效益”的初衷。 歐陽志云坦言,他很擔心地方政府會因某些重要生態功能區所存在的經濟價值,而不將其劃入紅線范圍內,抑或因“管不住、沒管好”讓生態保護紅線的作用大打折扣。 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小丹也表達了對生態保護紅線可持續性發展的擔憂。該團隊在西藏生態保育工作中的成功經驗,或許能為生態保護紅線的執行提供一定的借鑒。 據他介紹,西藏生態保育工作在考慮西藏生態保護和生態工程建設的同時引入了支撐體系。一方面,對工程效益進行監測,另一方面為當地百姓提供參與式的生態保護方式,讓他們通過生態保護工作延伸出的生態產品鏈增加收入,從而使得生態保護、治理工作獲得了可持續性發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