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青島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布
(時間:2017-2-24 9:46:59)

  近日記者從青島市環保局獲悉,2月21日上午,青島市在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市政府重要專項規劃——《青島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下稱《規劃》)。《規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青島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二五”期間取得積極進展,“十三五”開局良好  
  “十二五”期間,全市環境保護工作以“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促進民生改善、服務科學發展”為主線,著力解決影響可持續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十二五”末,市區空氣優良天數、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年均濃度均為2013年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好水平,2015年市區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93天。主要河流水質持續改善,省控重點河流水質基本消除劣五類,河道生態環境逐步恢復;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常年穩定達標。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優良,膠州灣水質優良面積超過60%。全市土壤環境狀況總體尚好。電離輻射環境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二是治污減排成效較為顯著。提前超額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關停、搬遷青鋼、海晶化工、雙桃化工等老城區工業企業94家;完成華電、大唐等382臺燃煤鍋爐廢氣高效治理,淘汰燃煤鍋爐192臺;全面淘汰黃標車共14.8萬輛,實現國四油品升級;城市揚塵綜合治理取得明顯成效。整治污水直排口480處,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6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0多萬噸/日。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100%。三是農村環境狀況逐步改善。“十二五”期間,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得到加強,環境狀況得到改善。深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污染、工礦污染等治理,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得到有效控制,加強農村生活飲用水源保護,逐步建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長效機制。實現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全覆蓋。四是生態建設扎實推進。膠州灣水域面積實現歷史性擴大,林木綠化率達到40%,建成227公里大沽河綠色長廊,規范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自然生態系統保持穩定。通過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實施國家生態市創建三年行動計劃,黃島區和城陽區通過國家級生態區驗收、即墨市和膠州市通過省級生態市驗收。五是體制機制不斷創新。頒布實施《青島市膠州灣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實施空氣和水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制度,實行環境保護河長責任制。實施三級網格化監管,強化區域聯動執法、交叉執法、聯合執法等執法行動,累計行政處罰環境違法案件6066件。六是環保能力建設邁上新臺階。印發《青島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青島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妥善處置“11˙22”東黃輸油管線泄漏爆炸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全市環境安全得到保障。環保投入不斷加大,環保產業發展壯大。建成環境監察執法應急指揮中心,環境預測預警能力不斷提升。  
  雖然“十二五”期間青島市生態環保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生態環境依然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和矛盾。環境質量改善程度與人民群眾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大氣環境改善任務仍然很重,水污染治理還不到位,環境安全及污染擾民等仍是公眾關注的熱點。城鄉環境保護工作未能適應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空間布局展開的步伐,城鎮化建設、產業功能區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環境保護工作相對滯后。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與環保規劃有機融合不夠,源頭引領和指導約束作用不強。環境違法違規現象頻發,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環保投入和環境監管能力還不能很好滿足新形勢新要求。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全社會共同努力下,青島市生態環保工作開局良好,大氣和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新進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  
  2016年,不斷拓展大氣污染綜合防治的廣度和深度,突出加強燃煤、揚塵、機動車和揮發性有機物四大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81.7%,同比上升4.4個百分點,優良天數為299天,細顆粒物(PM2.5)濃度年均值45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8%,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同比分別降低9.6%、28.6%、3.0%。  
  制定實施青島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年重點河流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改善7.9%;膠州灣優良水域面積達到71%,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呈持續擴大趨勢;城市重點飲用水源水質穩定達標。  
  統籌推進農村、土壤和生態環境保護,組織實施示范項目141個,278個村莊、44萬人口受益。“防、控、治”相結合保護土壤環境,對20處工業企業場地土壤環境狀況進行了調查評估,新增布設30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風險點位,積極推進紅星化工廠鉻污染場地土壤治理示范試點。劃定省級生態紅線,其中陸域面積1120.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019.74平方公里,海岸線225.12公里。  
  嚴格執行新《環境保護法》,采取交叉執法、聯合執法、突擊執法、獨立執法等多種執法方式,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720起,立案處罰4870余萬元,對90家企業實施查封扣押或停產整治,移送公安部門依法查處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64起,依法拘留或批捕60人。將654家重點企業納入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向社會公布企業環境信息,促進企業自覺守法。  
  制定了青島市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在全省率先以政府令頒布《青島市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向160家重點企業發放了排污許可證。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成立了市排污權儲備和交易服務中心,11家企業申購了排污權,收繳排污權有償使用費67.85萬元。  
  成立了環境保護委員會,由市長擔任主任,相關部門和各區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協調和組織領導全市環保工作,制定實施了《青島市環境保護監督管理工作責任規定》,明確了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的環境保護職責。組織開展了兩輪環保督察,立案督察和整改280項,解決了一批長期未能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  
  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總體架構與主要目標  
  “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既是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轉折期和窗口期,也是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負重前行的攻堅期。  
  “十三五”,青島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發揮本土優勢,緊緊圍繞建設“三中心一基地”,積極適應和引領新常態,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為重點,全力打好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攻堅戰和持久戰,保護青山綠水、碧海藍天,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加快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們深入開展了環境形勢分析、指標體系研究、污染防治對策、生態空間管控等專題研究,在政府網站開辟了專欄征集公眾意見,組織召開多輪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社會各界參加的座談會,與國家、省生態環保規劃、市“十三五”規劃綱要及各相關規劃進行了充分銜接,準確把握生態環保工作新變化新要求。在此基礎上,編制了《青島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在總體架構和主要內容方面進行了統籌設計,共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編制背景,主要為“十二五”時期基本情況和“十三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第二部分為總體要求,主要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總體目標。  
  第三部分為重點任務,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分別對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大氣、水、土壤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環境保護、生態青島建設、環境監管執法與安全防控、體制改革、能力建設等10個方面重點工作進行了任務安排,并規劃了有關重點工程項目,為重點任務實施提供支撐。  
  第四部分為保障措施,主要從組織協調、責任分工、監督考核與評估四個方面確定了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間,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可概括為“一個總體目標、三大工作重點、18項主要指標”。  
“一個總體目標”,即到2020年,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生態環境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重點區域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基本完善,努力構建環境質量好、污染排放少、生態狀況優、監管執法嚴、環保意識強、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美麗青島。  
  “三大工作重點、18項主要指標”,即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按照“綠色發展、全域統籌,改善質量、綜合治理,依法保護、嚴格監管,深化改革、制度創新,環保惠民、服務民生,政府主導、社會共治”的原則,從環境質量、總量控制、生態保護三個重要方面設置了18項規劃指標,系統構建了“十三五”目標指標體系,其中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膠州灣水質優良比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再生水利用率、林木綠化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等13項為約束性指標,其他5項指標為預期性指標。  
  三、“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的“五個特點”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生態環境保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規劃具有一些新的特征,主要體現為“五個特點”。  
  一是突出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作用。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全面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全市發展大局。堅持預防優先,注重把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在規劃目標定位、任務安排和措施保障等方面強調前端預防和空間管控,以生態紅線、多規融合強化生態環境的空間管控,以規劃、環評、標準、準入等政策手段強化前端引領,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  
  二是突出改善環境質量核心要求。將“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貫穿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全過程。一是實施環境質量改善清單式管理,明確污染防治攻堅方向,開展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二是嚴格環境質量管理制度,強化環境質量監測、評估、監督和考核,實施分區分類精細化管理;三是強調環境質量改善與總量減排、生態保護、環境風險防控等各項工作的系統聯動,將提高環境質量作為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的核心評價標準,積極推進各項工作。  
  三是突出全域統籌與空間管控理念。圍繞“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城市發展戰略和打造“三中心一基地”城市定位,首次在生態環保規劃中增設了生態環境空間布局管控章節,從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優化城市生態環境空間布局、構建多規融合的生態功能空間體系,加強膠州灣和重點經濟功能區環境保護等方面著手,構建以大沽河-膠州灣為生態中軸,以山體、海灣、河流、濕地和自然保護區等為生態屏障的生態安全格局。  
  四是突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要求。注重加強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系統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部署要求,從理念、措施、制度等方面,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以環保監督管理責任、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二是以信用評價、排污許可、環境司法、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三是以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綠色金融、第三方污染治理等強化市場激勵機制與市場主體培育;四是以加強信息公開、擴大公眾參與等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治理體系。  
  五是突出綜合防治、協同治理。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強調以環境質量為核心的綜合治理,協同推進工業達標排放、治污減排和風險防范。以燃煤鍋爐超低排放、能源結構調整、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等重點工程為抓手強化治污減排;以實施排污許可證管理制度為抓手落實治污減排責任,在嚴控增量的同時大幅削減污染物存量;以危險廢物、核與輻射、重金屬、化學化工等重點監管對象為抓手,持續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系統構建全過程、多層級風險防范體系;采取依法監管、溝通協商、宣傳引導等方式,積極回應群眾環境訴求,解決好市民群眾身邊的噪聲、異味等污染擾民問題。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 確保實現“十 
  7月18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到省環保廳調研。這是趙克志在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參觀環境應急監測設備展示,詳細詢問設備應用情況。   7月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