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河北省曬2016年環境質量成績單 |
(時間:2017-4-1 9:06:22) |
昨日,省環保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6年全省環境質量狀況,2016年全省17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3.4%,較2015年提高7.3個百分點。在17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神農架、恩施、天門,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后3位城市(從第15名到第17名)依次是武漢、鄂州、荊州。 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2016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優良天數比例明顯提高,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全省17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3.4%,較2015年提高7.3個百分點。六項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年均濃度均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較2015年分別下降22.2%、7.1%、4.8%、5.3%;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分別為54微克/立方米和85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分別下降16.9%和14.1%,但仍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分別超標0.54倍和0.21倍。 從污染特征來看,我省重污染天氣冬季發生較為頻繁,主要污染物為顆粒物,夏秋季臭氧污染問題比較突出。襄陽、宜昌、武漢、荊州、隨州等市由于處在大氣污染物從華北平原向江漢平原傳輸的通道上,易受到外來輸入性影響,產生重污染天氣。 與2015年相比,2016年我省重污染天氣過程平均持續時間縮短,17個重點城市重度以上污染累計天數為102天,較2015年減少154天,下降60.2個百分點,空氣質量改善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水質總體良好 2016年,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總體良好,水質總體保持穩定。全省179個河流監測斷面中,水質優良符合Ⅰ~Ⅲ類標準的斷面比例為86.6%。水質污染較重為劣Ⅴ類斷面比例為3.9%。 監測的21個湖泊水域中,水質優良符合Ⅱ~Ⅲ類標準的水域比例為38.1%,水質較差符合Ⅳ類、Ⅴ類標準的水域分別占47.6%、14.3%,無劣Ⅴ類水域。但湖泊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優良湖泊水質有所下降,武漢后官湖、魯湖和荊州洪湖水質均從Ⅲ類下降至Ⅳ類,主要影響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保持穩定,125個縣級以上(含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9.7%。個別水源地水質出現超標。地級城市水源地中,黃石涼亭山水廠4月份水質出現超標,超標因子為鐵;縣級水源地中,孝昌縣城區飲用水水源地和建始縣閘木水水庫在個別時段出現超標,超標因子均為總磷。 農村空氣優良達標率99.2% 2016年湖北省環保部門選擇了部分重點污染企業周邊、工業園區周邊、油田采礦區和固廢集中處置場地等區域,開展了土壤環境質量調查監測。監測結果顯示,調查區域土壤監測點位達標率為74.9%,部分點位存在超標,超標點位以輕微污染為主,主要超標項目為鎘、砷、鎳。 全省生態環境狀況良好,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71.1。17個市(州)生態環境狀況指數范圍為57.3-80.2,其中神農架林區、恩施州、宜昌市、十堰市和咸寧市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優”,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44.1%;其余12個市(州)生態環境狀況等級為“良”,占全省國土總面積的55.9%。 2016年,全省城市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3.9分貝,同比下降0.6分貝,主要噪聲源為生活噪聲和交通噪聲,占比78.9%。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值為68.0分貝,同比上升0.2分貝,除黃石、黃岡外,其余城市噪聲均在70分貝的控制值內。 在農村,2016年監測的102個農村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僅少數地區出現水污染及土壤污染情況,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9.2%。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