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四川成都將出臺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方案 |
(時間:2017-5-12 9:19:26) |
院士專家把脈四川環保“一號工程” “人間五月天,成都美如畫!”最近,“成都藍”再度刷屏朋友圈,不少市民欣喜驚呼,初夏的藍天白云怎么看都看不夠。 另一方面,隨著夏季到來,日照變強,臭氧污染開始凸顯,成為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區夏季大氣環境的首要污染因子。 如何未雨綢繆,提前謀劃臭氧治理工作?5月11日,記者從成都平原地區臭氧污染防控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成都市將出臺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方案,全省將以重點行業和園區為主,全面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同時,四川省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排放標準也將在近期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省環保廳還邀請到包含7位院士在內的大氣環境專家顧問團把脈四川環保“一號工程”,在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的交流合作中,尋找到適合四川的臭氧污染協同防控技術思路。 臭氧“拖后腿” 今夏成都面臨的臭氧污染形勢更復雜 為什么明明是藍天白云晴空萬里,可是空氣質量卻欠佳?關鍵原因在臭氧。 據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的相關專家介紹,臭氧是四川省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區夏季大氣環境的首要污染因子。 “臭氧污染的形成主要是以揮發性有機物(VOCs)為代表的多種污染物,在太陽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所致。”該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決定了臭氧污染取決于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條件,主觀上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濃度高,客觀上日照強,都會造成臭氧超標,“高溫低濕容易臭氧超標,這就是為什么冬季臭氧污染并不嚴重的原因。” 另一方面,相較往年,今年臭氧污染出現早。“去年4月僅污染一天,今年同期污染天數達到5天,可以說成都面臨的臭氧污染形勢較去年和前年都要復雜。”雖然通過一系列措施,成都大氣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PM10、PM2.5等重點污染物指標年均濃度持續下降,但對于夏季臭氧污染的形勢,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譚欽文依舊表示不樂觀。去年成都市中心城區超標天中,臭氧就超標46天,超標天中作為首要污染物有44天,僅次于PM2.5。雖較2015年減少14天,但出現了6天中度污染和2天重度污染,污染程度有所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成都,成都平原多個城市在4月也受到了臭氧污染的影響。截至今年5月3日,眉山市出現5天臭氧污染,較去年同期多6天,臭氧已經成為僅次于PM2.5的第二大污染物。 專家來把脈 四川的復雜地形 增加了臭氧治理難度 今年,針對夏季臭氧污染的防控問題,成都即將出臺具體防控方案,德陽、綿陽、眉山等市也將加大臭氧污染防控力度。 “臭氧污染是治理大氣污染面臨的另一挑戰,重視PM2.5的同時也必須重視臭氧。”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學家唐孝炎表示,四川的復雜地形增加了臭氧的治理難度。氮氧化物(NOx)與可揮發性有機物(VOCs)在強光照射下發生二次光化學反應,導致臭氧污染。而VOCs是由3000種以上化學物組成的混合體,不同化學物的濃度水平相差3個數量級以上,此外,它們的化學活潑性也相差甚遠,因此大氣中的VOCs處于快速變化之中。 “難以捉摸”的VOCs為治理臭氧污染帶來巨大挑戰,“因此,臭氧污染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控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四川需要在臭氧治理中,加大對VOCs無組織排放的研究,同時,還要充分重視氮氧化物的情況。” 另一方面,中國環境規劃院研究員楊金田建議,做好VOCs排放源和排放量監控治理的同時,還要重視VOCs治理管理技術路線的問題,“VOCs涉及到各個行業,所以其治理要強調一廠一測,全過程控制,清潔生產,不可能僅僅靠末端治理,最重要的還是全過程控制。” 此外,中國科學院過程研究所研究員陳運法建議,除了加強污染源之間的聯防聯控,還要加強地區間、跨行業的聯防聯控。 四川在行動 揮發性有機物 地方排放標準近期發布 加強揮發性有機物的綜合整治是解決四川臭氧污染問題的關鍵。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全省將以石油化工、汽車制造、表面涂裝等重點行業和汽車城、家具園區等為重點,全面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全面推進環保設施達標排放改造,確保2017年穩定達標。 此外,包裝印刷、制鞋、干洗、加油站等也是揮發性有機物的重要來源,“上述行業運行情況的排查工作,一個都不能少,而且要兼顧解決惡臭、有毒有害等民生環境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全省已列出首批100家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重點整治,正在建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動態管理平臺,有效防控臭氧污染。據悉,四川省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排放標準近期即將發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