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河發電廠廠區內的電子顯示屏實時顯示污染物排放信息。
10月23日至26日,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赴滄州、廊坊,開展了《河北省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執法檢查暨2017年“燕趙環保世紀行”。執法檢查中,檢查組對滄州、廊坊兩地環保主管部門以及部分重點排污企業進行了抽查。 《河北省環境保護公眾參與條例》于2014年11月份審議通過,于2015年1月1日起實施,旨在保障公眾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全國首部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地方性法規。 《條例》實施兩年多來,貫徹落實情況如何?這期間,又存在什么問題呢?記者跟隨執法檢查組進行了走訪。 環保部門網站應及時、 準確、全面公布環境信息 《條例》第十條規定,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保護法規、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生態環境功能區劃、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環境質量、環境監測、突發環境事件、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重點排污單位和違法企業名單、排污費的征收和使用情況,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結果等環境信息。 按照《條例》規定,10月23日下午,記者先后登錄了黃驊市環保局網站和廊坊市環保局網站。 在黃驊市環保局網站,可以查詢到2015年黃驊市排污費征收情況、黃驊市重點排污單位、黃驊市環境質量等信息。此外,在公眾互動參與方面,網站也開設了網絡舉報、電話舉報、局長信息、網友留言等欄目。但是,并未查詢到行政處罰、違法企業名單等信息。 隨后,記者登錄廊坊市環保局網站發現,網站設立了“環境質量”專欄,公開空氣、水環境質量以及環境狀況公報;設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公開平臺”專欄,公開重點污染源基本信息、污染源監測、總量控制、排污收費等信息,便于市民查閱;設立“行政執法公示專欄”,將主要職責內涉及公共和人員編制規定、權責清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裁量標準、依法行政配套制度以及違法行為查處情況等予以公開。 相比較而言,市級環保部門環境信息公開程度要優于縣級環保部門。 公眾舉報屬實 應給予獎勵 根據《條例》規定,發改、住建、工信、城管等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環境保護公眾參與工作。在兩地執法檢查中,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介紹了本部門貫徹落實《條例》的做法。 滄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條例》“全民參與”的原則,該局開發了全民城管APP,目前,該APP已基本完成研發,正進行在線調試,計劃11月初試運行。運行后,市民將直接在線給城市管理“找毛病”、提建議,監督城管工作開展和落實環境保護各項職責,調動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條例》規定,公眾對破壞生態、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舉報屬實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對舉報人予以獎勵。 對此,滄州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環境污染舉報案件的性質、內容,滄州市環保局給予舉報人500元—3000元不等的獎勵。兩年多來,全市共受理各舉報平臺公眾舉報近4000件。 在對《條例》貫徹落實上,廊坊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自《條例》實施以來,共收到23件公眾信息公開申請。目前,當地正在探索和制定《政府環保信息公開制度》,統一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環保信息公開程序、范圍、時限及公眾意見采集方法,與《條例》要求相銜接。 企業邀請附近居民 走進工廠參觀 按照《條例》規定,重點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向公眾如實公開十條環境信息,包括,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主要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超過排放標準排放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記錄;環境保護投資、環境保護技術開發利用以及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情況;生產、建設過程中產生廢物的處置和綜合利用等情況;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發生過污染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開展自行監測工作情況及監測結果等。 10月24日,記者走訪了黃驊市德富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和信諾立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均是重點排污企業。在公司大門口,兩家企業均安裝了電子顯示屏,滾動展示企業環境信息,但是記者注意到,企業公布的環境信息并不完整,諸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發生過污染事故以及事故造成的損失情況,生產、建設過程中產生廢物的處置和綜合利用等情況”等信息無法看到。 滄州華潤熱電公司技術支持部副部長王安山介紹,該公司承擔著為市區供電、供暖的任務,在環境信息公開方面,企業率先在排污口張貼了二維碼,公眾只需拿手機一掃,就可以查看到污染物排放情況。 10月25日,記者走訪了廊坊三河發電廠,企業負責人介紹,除了企業環境信息公開外,從2014年開始,企業形成“走進電廠看環保”常態化機制,邀請附近居民走進電廠參觀環保設施運行情況以及生產工藝。目前,到廠參觀人數累計已達3100余人。 將公眾發動起來 參與環保很有必要 省人大代表王凱是本次執法檢查組的成員之一。在本次執法檢查中,通過進企業、聽匯報,王凱看到、聽到了一些很有借鑒意義的做法,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 “在企業公布的環境信息中,有一些是環保部門要求的,并非《條例》要求的。此外,企業公布環境信息的渠道還應拓展,不能只在內部網站公示。環保部門也要及時公布對企業的處罰情況。”另外,王凱還表示,在檢查中,他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在政府部門環境信息公開的渠道上,目前大多數地方還都沒有建立起一個共有共享的公共平臺,“仍是各自為政,比如,環保部門在自己網站上公布環保的信息,發改部門在自己網站上公布涉及發改的環境信息等,沒有一個統一平臺。” “無論是對企業還是政府來說,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保障了群眾的知情權,讓其參與進來,對企業、對政府來說都是有益的。”王凱說。 省人大常委會城建環資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眾參與是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公眾參與”的環保大格局,離不開公眾的參與。“環保部門不能單打獨斗,要把環保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作為工作中的有力抓手,在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后,把人民群眾發動起來,參與到我們目前進行的藍天保衛戰中,只有這樣,才能打贏這場保衛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