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京津冀環保督查再加碼 從外省多地抽調人員異地監督 |
(時間:2017-11-3 10:04:29) |
文章導讀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近日消息,環保部抽調280名監測人員,對京津冀28城重點行業的達標排放情況進行執法監測。第一輪執法監測已于10月13日開始。本次抽調的監測人員來自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陜西、寧夏9省(區、市)的28個環境監測站。其中上海,寧夏抽調人數最少,各抽10人。其他七個省份各抽30到40人。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近日消息,環保部抽調280名監測人員,對京津冀28城重點行業的達標排放情況進行執法監測。第一輪執法監測已于10月13日開始。 這是京津冀迎來的第三組環保欽差。今年4月,環保部從全國抽調環監隊伍5600人開展轟轟烈烈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強化督查。8月底,環保部又宣布從直屬單位抽調人員,組成102個巡查組進駐京津冀28城及所屬縣。早在環保部9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環監局局長田為勇就表示,正在研究抽調一批監測人員,對大企業的穩定達標情況進行抽測,還要查處一批超標排放企業。 本次抽調的監測人員來自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湖北、陜西、寧夏9省(區、市)的28個環境監測站。其中上海,寧夏抽調人數最少,各抽10人。其他七個省份各抽30到40人。 “環保系統現在大家治理任務繁重,你要說單純從一個地方的環保部門抽,或者從環保部的下屬單位來抽的話,抽不到那么多人。”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對財新記者說。“此外,這樣從外省多地抽調人進行異地監督避免了利益糾葛,能夠保障執法的獨立性、客觀性。” 此次執法監測主要針對京津冀28城的鋼鐵、水泥、火電、焦化、石化、化工、有色、平板玻璃等8個重點行業。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稱,此次執法監測目標有二:一是發現超標排污行為,推動28城涉氣重點行業全面達標;二是摸清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排放情況,為實施特別排放限值打下基礎。 鄭州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李孟舉對財新記者說,上述8個行業污染比較重,排放量比較大。8大行業能夠穩定達標,對減少污染物排放有積極作用。 “之前強化督查和巡查,是對違法行為、工作完成情況等等進行督查。他們沒有帶監測設備,對一個企業是否達標排放,只能通過看在線監測和以往的監測報告來判斷,無法現場監測。”李孟舉說。“而此次的執法監測則可以對重點污染源進行現場監測,也可以對在線監測進行比對。” 曾在今年4月參與京津冀強化督查的鄭州市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劉鵬飛對財新記者說,督查組有時候會發現在線監控的數字和督查人員現場觀察的情況有一定出入。督查組認為可能監測設備本身有問題,涉及不規范監測,或者監測設備動手腳。“但在線監測有問題,需要相當專業的人去檢查。一般的監察人員不具備這樣的技能,也就發現不了。監測站的人是專門搞監測的,他們有這個技能。” 據江蘇省連云港市政府官網消息,10月19日,兩名連云港市環境監測站人員參加了環保部舉辦的執法監測業務培訓,并于10月25日赴京津冀開展執法監測。連云港市環境監測站人員抵達北京第二天便投入了緊張的執法監測工作,盡管室外溫度較低,但熱電廠幾十米高的煙囪監測平臺上卻猶如蒸籠。檢查一家企業需要耗費5至6小時,中午通常要到兩點以后才有時間吃午飯,晚上工作到7、8點鐘是家常便飯,勞累一天,夜里還要保證21時前將當天監測的數據編制報告,上報到環保部。 據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環保局消息,阿拉善盟選派3名業務骨干參加由環保部組織的京津冀執法監測。作為首批被抽調人員,主要承擔河北省衡水市第1、2輪的監測工作。每天早晨都要嚴格按照質控要求對儀器進行校準。并帶著沉重的儀器爬上30多米以上的監測平臺開展采樣監測工作。同時還要對當地監測部門監測全過程進行監督、協助監察對CEMS及排污口規范化進行檢查。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