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青島市實施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的第5年,記者從市環科院獲悉,企業環保誠信“紅黑榜”已經成為企業環境行為的有效“緊箍”,成為島城群眾了解企業環境行為的新途徑,公眾知情權有了保障,也由此形成了一股鞭策企業不斷完善自身環境行為的監督力量,推動了島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下一步,青島市將探索環保誠信與企業排污費、環保稅、綠色信貸等掛鉤,完善島城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2013年,青島首次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至今已連續實施5年,構建起一套科學的指標體系。以2016年為例,2016年納入評價范圍的重點監控企業272家,根據《重點監控企業評價指標和評分方法》進行評價計分,非重點監控企業382家,根據《非重點監控企業評價指標和評分方法》進行評價計分,滿分均為100分。評價結果在百分制量化基礎上,劃分評價等級,即得分在100分~90分(含90分)的,評定為環保誠信企業,評定為企業環保誠信企業;得分在90分~80分(含80分)的,評定為環保良好企業;得分在80分~50分(含50分)的,評定為環保警示企業;得分在50分以下或者存在一票否決情況的,評定為環保不良企業,列入企業環保誠信“黑”榜單。 通過企業環保誠信“紅黑榜”的發布,不僅使公眾環境知情權得到保障,還使得環境管理手段多元化。市環科院表示,以環境信息披露的方式,抓住企業想要維護“自身公眾形象”的心理,倒逼企業從環境友好型的方向改善自身生產經營活動,逐步從傳統的以“處罰”為主的管理模式向“正向引導”的方式轉變。一個企業的環境行為怎么樣,直接影響其全方位發展。目前,企業的環保信用信息被記入企業的誠信檔案,參評企業在評優評先、金融產品扶持等方面均需提前到環保部門開具相應證明,對其以往環境行為進行綜合評述。 據市環科院透露,下一步,將完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讓評價結果真正與環境保護稅費、排污費核算及綠色信貸等一系列經濟手段相結合。2015年和2016年,江蘇省環境保護廳聯合相關部門已發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按照環保部門開展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電價和污水處理收費標準。這將有利于逐步扭轉“環境違法成本低”的不合理局面,也是對環境經濟政策的有益探索,可以為本市所借鑒。 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和激勵政策,不斷完善誠信典型“紅名單”制度和嚴重失信主體“黑名單”制度,依法依規規范各領域紅黑名單產生和發布行為,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在環境經濟政策不斷完善的前提下,將企業環境信息與其安全資質、專項資金申請、優惠政策制定、政府采購引導及招投標建設等方面相結合,作為上述工作資格申請的先決條件,堅決要求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退出競爭,最終完成全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 企業非法排污被罰10萬拒不執行被移交法院 14日,記者從高新區環保分局了解到,日前該區一企業因未報環評非法排污而被處以10萬元罰款。這家企業是位于高新區河套街道東河套社區的青島春雨木業有限公司,執法人員在監察中發現,該企業在進行木器加工制作,產生的有機廢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經查,該企業木器加工制作項目在未依法報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無污染防治設施的情況下,主體工程投入生產,高新區環保分局對該企業依法處以罰款10萬元。 據環保部門介紹,該企業不僅在法定期限內未履行該行政處罰決定,催告后在法定期限內仍未履行行政處罰決定。截至記者發稿時,該案件已經移送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