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宣城市加力升級環境保護工作:嚴執法 強機制 |
(時間:2017-12-11 8:47:20) |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相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以來,我市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碼升級,實行嚴格的執法監管,在體制機制上不斷健全,以鮮明的態度和有力的措施,保障我市良好的生態環境。 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創新環境執法模式,環保執法力度持續加大,組織開展了兩次全市大規模異地交叉檢查,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消除環境隱患,同時全面實行環境執法監管對象和檢查人員“雙隨機”抽查機制,涵蓋727家重點工業企業。開展了城區環境綜合治理、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地條鋼”專項整治、納污坑塘整治、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等各類專項執法行動。不斷提升現場環境執法能力,在建立污染源在線管理平臺的基礎上,現在重點加強污染源視頻監控設施建設,首次啟用了全市秸稈禁燒“藍天衛士”視頻監控系統,啟動了針對煙囪等高架源自動監控設施安裝計劃。成立了市環境保護局案件審查委員會,明確了行政處罰案件審查工作規則,實現了查處分離,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開展重大案件公安、環保聯合調查工作。今年前10月,全市環境行政處罰案件共258起,罰款總額1519.5萬元,較2016年同比增長接近一倍,其中實施按日連續處罰3件、查封扣押案件27件、限產停產案件17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4件、移送環境違法犯罪案件數7件,實現了按日連續計罰零突破。 在產業上我市實行更加嚴格的環境準入,分別從空間、總量和點源等不同維度,實行新型環境準入制度,更加全面、嚴格地從源頭上防治污染,全市共編制“一地三域十個專項”規劃21個,現有13個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均已完成規劃環評審查工作。今年以來,全市(含廣德縣)共否決化工、涉重金屬等污染大、風險高的申報項目12個,預計投資額約30億元,既從源頭控制環境隱患,也促進了我市產業結構調整。 在強化執法手段的同時,我市深化生態環保領域改革,不斷建立完善體制機制。做實做細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職責,制定了議事規則,市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委員會的8項工作職能及其辦公室9項工作任務得到進一步細化。不斷健全環境信用體系,出臺了我市環境影響評價機構信用管理辦法,對全市140家重點企業開展環境信用評價工作,評出不良企業17家。完善環境信息化管理,擬定了我市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管理辦法,不斷健全并提升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推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明確了各縣市區政府和有關市直單位工作任務和職責,目前《宣城市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初稿)已經完成。分期分類推進排污許可改革,已經完成了火電、造紙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目前正在開展全市鋼鐵、水泥、石化、電鍍、制藥、農藥、印染行業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 點評:推動有序放開服務性環境監測市場,出臺了管理辦法,實行第三方社會化環境檢測機構檢測質量評審考核制度和環境檢測機構誠信信息的實時公開。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