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民盟中央:建議加強雄安新區白洋淀水環境保護工作 |
(時間:2018-3-6 9:12:25) |
“如果不改變淀區內現有的生產生活方式,沿用過去的治理模式,白洋淀水質全部為重度污染的現狀不會好轉,這對雄安新區的規劃定位是十分不利的。” 2018年全國兩會上,民盟中央擬提交的一份提案建議,在雄安新區的建設過程中應加強白洋淀水環境保護。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規劃范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三縣及周邊部分區域,是重點打造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民盟中央的《關于在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加強白洋淀水環境保護的提案》認為,白洋淀作為新區的“內湖”,其作用與影響顯而易見。然而白洋淀湖區自然生態環境脆弱,新區建設會對水體水質產生影響。 提案分析稱,新區建設會導致土地利用類型的快速變化,大量的耕地、林地、葦地和水域將變成硬化地面。這對白洋淀水環境的影響體現在兩方面:首先,“熱島效應”加劇,影響生物生存的外部條件,進而易發水體富營養化;其次,雨水將建設工程過程中露天堆放的部分建筑材料沖入淀中,影響水體水質。 因此,民盟中央建議,應有節奏地開展工程建設,加強水源涵養林建設,提高林地覆蓋率,開展環淀大截排工程和預防水庫富營養化的生態工程。“未來新區建設開發的過程必須科學、合理、適度。”提案中寫道。 此前,也有過針對白洋淀生態保護的規定出臺。1995年頒布的《河北省白洋淀水體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和2016年頒布的《白洋淀區域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都對白洋淀生態保護提出了要求。但從水質監測結果來看,效果并不明顯。民盟中央認為,問題多出在控源截污的措施沒有得到妥善落實,也就是具體實施出現了問題。因此,提案建議,在白洋淀保護規劃實施過程中實現“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頻次可以適度增加。 此外,白洋淀流域有眾多支流水系,流域沿岸有大量的農村居住區。村民的生產生活對水體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淀中村與堤上村的生活污水普遍沒有經過處理,直排進淀中,導致水的富營養化。提案建議在新區開發過程中應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從大局出發,盡快拿出解決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問題。 提案還建議,在解決白洋淀供水問題時,應注重防范輸水過程中的再次污染。未來,太行山若干水庫的水可能會直接送到雄安新區,水質為二類水質。“為了系統保護白洋淀的水體水質,既要保護重點區域,也要管控非重點區域,既要保護雄縣等三縣區域內的水體,也要保護任丘市相關區域的水體,既要保護淀區及周邊的水體,也要保護支流水系和輸送水線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