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北省保定定州市明月店鎮的江濤門業 “散亂污”,但卻未列入當地“散亂污”清單。生態環境部日前通報說,這家企業不僅是漏網的“散亂污”,而且8月12日,2018年至2019年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組在對這家企業現場檢查時發現,無環保手續的江濤門業有明顯生產跡象,同時,烤漆房未安裝VOCs處理設施。
長期以來,環境監管只注重“督企”而忽視“督政”,污染型企業受到地方政府保護的問題較為突出。環境污染“表面整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可能是基層干部和工作人員不把檢查當回事,以為擺花架子,走個形式,應付一下就可以搪塞過關了;也可能是環境整改任務太艱巨,地方政府難以一時完成,更可能是地方政府舍不得一時一地的眼前利益或政績,只能瞞天過海,弄虛作假。整治環境治理“表面整改”痼疾需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深究細查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深層次原因,理應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督查工作機制加以克服。一方面,生態環保領域制度法律優化及機構改革的推進,在環境治理框架性建設中至關重要,只有把這些成果落實好、機制運用好,才能在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實效;另一方面,要通過強化環境影響評價、完善環保標準、嚴格監管執法,將生態環境保護的剛性約束逐步落到區域、產業和工業園區,才能從源頭上把牢綠色發展的門檻。
生態環境是重大的社會民生問題,地方黨政主要官員理應認清當前局勢,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對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要認真整改、嚴格落實,而不是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從根本上解決“表面整改”問題,一方面,要建立黨政一把手責任制,嚴肅追責制度,對于“假裝整改”問題,要敢于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警示一批。另一方面,要探索出預防控制形式主義的長效機制,環保督察實行蹲點與走訪結合,督察過程中不看樣板和點位,以掌握第一手真情況。環保督察要通過廣泛傳播,把督察的結果及時反饋,向公眾及時公布,形成全民行動的局面。
環境督察不僅僅是問責,更重要的是要指導,指導地方把督察發現的問題更好地解決。要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力度,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只有制度先行,層層壓實責任,真正做到“嚴問責”、“深處理”,才能徹底消除生態環境保護“表面整改”等不作為亂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