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揄拍100视频-国内老熟妇对白XXXXHD-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設為首頁 | 添加到收藏夾 注冊會員 | 忘記密碼 | 退出
國際節能環保網
關鍵字:
政策法規|廢氣治理|噪聲控制|環境監測|固廢治理|清洗與清理|環保前沿|環保技術|土壤修復|綠色建筑
化工|水處理|環保設備|國際視野|企業動態|技術專題|人物訪談|推薦案例|
>>首頁 >> 商業資訊 >> 環保前沿資訊 >> 查看資訊信息
訂閱社區雜志
八成項目環評無需審批 生態環境“放管服”提速
(時間:2018-9-7 10:08:41)
   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約八成項目環評實行了備案制,不再需要審批。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指導意見,將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提升環評審批效率。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介紹,環評“放管服”改革作為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一些進展。
   他介紹,目前環評涉及的5項行政許可中,已經依法取消部門預審、試生產審批、竣工驗收許可3項,保留2項。除跨省、跨流域建設項目,部分新建規模化石化、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較大項目由生態環境部審批外,絕大部分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下放到省級生態環境部門。今年上半年,全國共審批建設項目環評文件91686個,其中生態環境部只審批了22個。
   環評實行分類管理,分為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原來都是審批制,通過修法,依法將登記表從審批改為告知性備案。上半年,全國備案項目環評412864個,占全國項目環評總數的八成,即現在80%項目環評無需審批。需要審批的9萬多個中,編報告書的也只占8%,大大減少了環評工作量。
   同時,環評審批時限也大幅壓縮,并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環評制度改革是此次印發的指導意見中的內容之一。在解決項目環評中一些 “慢、難、繁”問題方面,意見要求著力壓縮環評編制時間;著力規范環評審批尺度,減少環評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權,不得違規設置或保留水土保持、行業預審等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等;著力簡化不必要的環評內容,剝離環評中無關事項,避免重復評價。
   在提高環評審批效率方面,意見提出強化提前指導,主動服務,對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大產業布局項目實施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評估,評估與審查同步,開辟綠色通道加快辦理,原則上壓縮至法定審批時限的一半。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制度的改革,是否會留下審批不嚴等隱患?
   對此,崔書紅表示,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他說,環境影響評價不再作為項目審批或核準條件,由串聯審批改為并聯審批,是優化審批制度的重大舉措。這并不意味著可能產生重大環境影響的項目沒有經過環評審批就可以開工建設。法律規定,需環評審批而沒有經過環評審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否則屬于“未批先建”。對“未批先建”行為,法律處罰和對相關人員的處分是相當嚴厲的。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他說,一是健全監管體系,加強執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實施排污許可制,對“未批先建”行為實行嚴管重罰;二是創新監管技術方法和手段,及時發現違法行為,逐步實現全面、實時的環境監管;三是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監管體系,將環境保護失信個人、企業信息納入誠信“黑名單”向社會公開,并實行跨部門、跨領域聯合懲戒。
   專家談
   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要清理和規范各類行政許可、資質資格、中介服務等管理事項,并多次就深化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以及深化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強總理連續四年召開“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對“放管服”改革進行部署,近期國務院連續召開常務會議,部署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綜合競爭力、補短板增后勁惠民生推動有效投資、支持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鞏固經濟穩中向好。
   近年來環評“放管服”改革大幅度簡政放權,大限度減少審批,大力壓縮審批時間,提前介入、主動服務、開辟綠色通道,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在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也要看到,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面對一些環評中“慢、難、繁”的問題,環評改革還有不小的空間。這次《指導意見》中,環評篇幅不算大,但內容實在,重在解決問題,非常解渴。
   《指導意見》在環評管理方式上要求推進三個轉變,即從重視項目微觀管理向區域宏觀管控轉變,工作重心加快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從大廳接待向“不見面”審批轉變;在解決突出制約上要求做到三個著力,即著力壓縮環評編制時間,著力規范環評審批尺度,著力簡化不必要的環評內容;在提高環評審批效率上要求實現三個強化,即強化提前指導、強化審批服務、強化分類處理,這些舉措必將在擴內需調結構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推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中提供扎扎實實的支撐。
   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
   在放上,既要“簡”,更要“減”。“減”主要是做減法,減少審批事項和自由裁量權。比如之前登記表從審批改為備案,一下子將80%的項目從審批管理中解放出來,對于釋放市場活力乃至釋放環評管理人員的監管力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導意見》仍延續這一改革思路,要求動態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就是要進一步減少編制報告書(表)的數量;要求健全并嚴格落實主要行業環評審批原則、準入條件和重大變動清單,就是要進一步規范環評審批尺度,減少環評管理中的自由裁量權,杜絕違規設置審批前置等。
   “簡”主要是大力簡化環評文件編制,縮短環評文件編制時間。《指導意見》要求完善環評技術導則體系,就是要進一步簡化環評文件內容,降低編制難度,把重點聚焦在選址選線環境論證、環境影響預測和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要求細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的管理要求,就是要進一步簡化項目環評中重復性評價內容;要求落實新修訂的《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就是要在強化公參效力的同時,適當簡化部分項目公眾參與的程序和形式。
   進一步深化放管結合,改革環評管理方式
   環評改革的大方向,既要進一步深化環評制度的改革,該改的要改、該放的要放、該簡的要簡,同時也要強化環評制度的嚴肅性、制約性和剛性,嚴格依法行政,該嚴的要嚴、該管的要管、該查的要查。在“管”上,《指導意見》突出了宏觀管理和事中事后監管兩頭。
   在生態環境宏觀管理上,《指導意見》要求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管控,就是要全面開展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更好地建立基于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游戲規則”。今年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加青海省,將初步完成“三線一單”的編制,其余的19個省(市、區)今年要啟動,明年要基本完成,2020年“三線一單”要全面實施應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明確要求,省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快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在地方立法、政策制定、規劃編制、執法監管中不得變通突破、降低標準,不符合不銜接不適應的于2020年年底前完成調整。屆時,將能夠更好地用“線”管住空間布局,逐步解決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的問題;用“單”規范發展行為,為盲目、粗放型、破壞性發展亮紅燈,為滿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優質產能項目環評審批開綠燈。
   在事中事后監管上,《指導意見》要求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就是要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環評違法懲戒力度,堅決遏制“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要求加強環評質量管理、強化環評文件技術復核,就是要利用大數據提高監管整體能力;要求加強制度聯動,就是要排污許可證載入環評要求,作為企業守法準則和監督執法依據,并實行跨部門、跨領域的聯合懲戒。通過管得好、管到位為放得更開、減得更多奠定基礎。
   進一步深化優化服務,提高環評審批效率
   重點是在管理要求和技術支撐兩個方面增強指導和支撐。在管理層面的優化和服務方面,一個大的亮點,就是針對當前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環評遇到的突出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為全國環評管理部門明確了管理要求。《指導意見》明確對審批中發現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和相關法定保護區的輸氣管線、鐵路等線性項目,應督促項目優化調整選線、主動避讓;確實無法避讓的,要求建設單位采取無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規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履行穿越法定保護區的行政許可手續、強化減緩和補償措施。
   此外,《指導意見》提出主動服務,就是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與有關部門對接,開展重大項目審批調度,拉條掛賬形成清單,建立今年擬開工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清單,逐一對接環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指導意見》提出開辟綠色通道,優化管理流程,就是要求對于重大建設項目做到即到即受理,即轉辦即評估,評估和審查同步推進。一些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在受理前即組織專家進行現場踏勘。終的結果和效果也非常明確,就是審批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一半左右。
   在技術層面的優化和服務方面,《指導意見》提出生態環境部門要提前指導,就是主動指導督促建設單位在可研階段啟動環評文件的編制,及時對他們在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編制中的問題答疑解惑,壓縮環評文件報審時間。本來,編制環評文件是建設單位的主體責任和市場行為,管理部門提出要求就可以了,但是這次《指導意見》非常明確指出,不僅要了解、督促,還要及時答疑解惑、加強指導,十分鮮明體現了生態環境部門的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指導意見》還提出啟動“生態環境部政務服務綜合平臺——‘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優化門戶網站和行政審批大廳設置,全面推進網上申報等,也是從技術層面為加快實施環評“不見面”審批強化了保障。
關閉窗口打印該頁
推薦圖片
國內外專家學者匯聚沈陽 共商大氣污染預防 
  為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各成員經濟體中小企業間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外中小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領域發展,加速企業間成果對接與洽談,由第十屆APEC中小企業技術交流 
熱點文章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廣告服務 | 網站聲明 |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網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見反饋
網站服務熱線:010-56350733   媒體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興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為@)
經營性網站許可證京ICP080572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京ICP備0900751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51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