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環保PPP模式大熱并非偶然 收費機制難題仍待解決 |
(時間:2019-8-21 10:34:44) |
在水污染、霧霾等環境問題突出,環境治理急需資金支持的今天,PPP作為一種能夠有效融資的模式被推廣,那么,它的發展將如何呢?剛剛上任的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對于環保PPP發展有深刻的體會。他指出今天環保PPP的大熱,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對于疾速前行之后,環保PPP的“疲態”漸現,他說,這是目前與其配套的政策缺失造成的結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環保三大戰役打響,短期內,三大領域的污染防治投資規模將達到8萬億至10萬億元。 在巨大的資金需求面前,政府讓位市場,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導下,社會資本開始蜂擁環保領域,PPP一時間成為環保企業“跑馬圈地”的有效手段。然而,疾速前行之后,環保PPP的“疲態”漸現,社會資本對環保PPP項目也開始從狂熱追求,轉變為謹慎、冷靜。對于即將到來的“十三五”,大小環保企業又該如何把握住適合自己的發展機遇呢? 作為剛剛上任的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對于環保PPP發展有深刻的體會。就人們關心的問題,趙笠鈞做了詳細的解答。 談環保PPP模式探索政策配套待完善 近年來環保PPP大熱,這是政策推動使然,還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趙笠鈞:首先PPP模式本身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為PPP是指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通過專業化的公司來提供更有品質的社會服務,公眾對公共產品、公共服務追求更好的品質、服務訴求,必然會導致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向社會化、市場化開放。 環保PPP也是一個政策推動的必然,因為環保市場是政策驅動的市場,加之環境問題欠債太多,要想在短時間之內解決,政府在資金上肯定有需求。 所以,今天環保PPP的大熱,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PPP并非新鮮的事物,既然是發展的必然,那么,從近年發展來看,環保PPP發展模式是否已經成熟? 趙笠鈞:PPP在國外有廣泛的實踐,中國也在很多領域進行了探索,并有成功的實踐,財政部公布的兩批PPP示范項目共有200多個,其中環保類的項目達到160多個,環保項目占了很大的比例,這是當下民眾對環境治理的渴望和政策推動的結果。 然而,PPP模式雖然在其他一些領域已較為成熟,相關機制也較為清晰,但是在環保領域仍然缺乏很明確的收費機制。比如,河道治理屬于基于效果的環境服務,治理效果如何評測,政府應該怎么付費,基于什么付費等都是新的問題。還有一些公益性環保服務,比如建公園、濕地等,沒有現成的收費機制,甚至連效果評測的標準和體系可能都沒有,在此情況下,環保PPP中更顯出了政策配套上的一些缺失。 當然,這也很正常,模式的探索、政策的配套都需要一個過程。 近期,環境商會在對環保PPP進行調研時,發現應收賬款延期或不足額支付、邊界模糊責任界定難等六大類問題,如何破解這些問題呢? 趙笠鈞:收款難其實是以前BOT項目的問題,從污水、垃圾處理等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看,應收賬款平均占到收入的50%。這一現狀,實際上說明了這些行業收款相對不容易,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認為,需要做到“選得對,管得嚴,做得好”。選得對,就是要為對的客戶服務,所謂對的客戶,就是真正愿意為環保花錢的對象;管得嚴,是指一旦跟客戶簽訂了合同,就要嚴格履行;做得好,就是交付給客戶的成果品質要好。 環保企業收不到錢,無非就是這三點出了問題。其實,我一直在呼吁整個行業,應該堅持做對的事情,為對的客戶服務,對那些不想踐行環保責任的企業,應該倒逼他們快點改變。 談發展機遇國企可借環保PPP突圍 您提到環保PPP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但是,國有企業的布局明顯較快,相對于資本雄厚的國有企業而言,小型的民營環保企業如何把握PPP發展機遇呢? 趙笠鈞:近年來,大型國企簽約的環保PPP項目比較多。之所以簽下這么多項目協議,是因為這些國企面臨嚴重的轉型壓力,所以他們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的業務方向,環保成其方向之一。 對于大型非環保企業簽約環保項目的現象,這些大型企業的優勢在于整個流域的綜合治理、土地開發、房地產開發等。但是,具體到如何實現水質達標,建立區域、流域生態系統,他們并不具有技術優勢。所以,需要更多專業化的環保公司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服務,為此,這些大型企業就會尋求對小型環保企業的并購或合作,這樣一來,在這些大型企業周圍就會逐漸團結起更多、更專業的細分領域的環保公司。 對“十三五”環保產業發展您有什么樣的研判,PPP將扮演什么角色?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