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重慶紀檢監察機關精準有力監督農村環境整治 |
(時間:2020-5-27 10:44:28) |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提出,要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是推動農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用精準有力的監督促進農村環境問題得到有效治理,保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是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履行好的職責。 江面波光粼粼,清澈透明,倒映著青山和藍天,這是重慶日報記者近日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看到的郁江。但在7個月前,郁江還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不足,導致排入郁江的水不達標,河水污染較重,群眾意見較大。 彭水縣紀委監委駐縣生態環境局紀檢監察組獲悉情況后,深入鄉鎮明察暗訪,督促該縣生態環境局完成了郁山鎮、潤溪鄉、彭水一中等3座鄉鎮污水處理廠擴容技改。 “現在,下再大的雨都不怕有黑水排到郁江里面了,村里的娃兒又可以在河邊耍了!”在郁江流經的蘆渡湖社區一組,村民李小東高興地向前來回訪的紀委監委干部說。 督促彭水縣相關部門和鄉鎮加大郁江污染治理,只是我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環保督察職能職責的一個例子。 垃圾不見了,美麗鄉村回來了 “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山上映山紅艷艷、山下蒼蠅黑壓壓!比ツ11月,巴南區委啟動第十輪巡察,巡察組剛進駐魚洞街道不久,就聽到了這首在大中村居民中廣為流傳的打油詩。 大中村坐落于魚洞中壩島上,常住村民2200余人。島上公路兩旁生活垃圾、枯枝樹葉大量堆積,污水塘、露天糞池遍布,影響了村民生活。 巡察組迅速開展現場走訪,在了解情況屬實并經研究后,向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作了匯報。4月10日,根據領導小組要求,區委巡察辦針對大中村場鎮“臟亂差”等問題發出巡察建議書,督促有關部門切實解決中壩島人居環境問題。 相關部門立行立改,投入17萬元項目資金,為320口露天糞池加蓋。大中村黨委動員島上居民,對陳年垃圾、樹木枯枝、道路、溝渠等進行徹底清理。在此基礎上,區紀委監委督促相關單位建立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目前,該村已落實2名保潔員、4名志愿者常年對道路進行清掃和維護,并積極爭取資金,做好庭院綠化、美化等工作,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環境。 受益的不只是大中村,巴南區龍洲灣街道沿河村也在監督下變了模樣。村民黃有初感嘆:“原來去旱廁,夏天有蚊蠅叮咬、冬天要刮風挨凍。現在好了,廁所改造后干凈整潔,一點臭味都沒有! 廁所改造,看起來事不大,卻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按照區紀委監委的安排部署,龍洲灣街道紀工委盯緊農廁改造各個環節,督促街道加強資金保障,嚴格建造標準,規范資金使用,確保建一個成一個,為農村群眾創造良好的如廁條件。 現在,沿河村居民房前屋后整潔有序,看不到垃圾,也聞不到過去廁所散發的臭味。以往草堆、糞堆、垃圾堆也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凈整潔的標準衛生間。 截至目前,龍洲灣街道已改造農廁848口。今年,該街道還將實施農廁改造283口,讓村民在年底前都能用上干干凈凈的廁所。 污水處理了,群眾的“心病”好了 “這半年多來,村里污水處理了,生活環境改善了,我們的心情也亮堂了!奔易¢L壽區葛蘭鎮葛蘭村五組的村民廖偉高興地說。這與半年多之前,他到區紀委監委反映葛蘭綜合污水處理廠排污問題時的情形大相徑庭。 葛蘭綜合污水處理廠負責處理葛蘭園區內的工業與生活污水,保護周邊村居環境,但隨著園區內企業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加上常住人口的增多,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標準已無法滿足實際需要,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成了困擾葛蘭村、天臺村、金山村87戶群眾的“心病”。 “如果放任污水自流,不僅影響村容村貌,還會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破壞生態環境,必須加強監督檢查,嚴肅追責問責。”長壽區紀委監委迅速派出調查核實組,實地查看、走訪群眾,收集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對落實環保責任不力、整改效果不明顯、導致該廠超標排放污水造成環境污染的相關負責人進行問責。 問責不是目的,倒逼責任落實才是關鍵。長壽區紀委監委以此為契機,對全區工業、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運維、技改、擴容等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針對發現的工程提標改造、技改、擴容進度緩慢,廢水預處理設施不配套,雨、污管網布局不清,污水直排等問題,向區生態環境局發出監察建議,督促區生態環境局深化落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政治責任,著力從齊抓共管大聯動、長效執法、“網格化”監管、健全考核機制、落實責任追究等方面發力,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機制。 由此,一場覆蓋城鄉村居的工業、生活污水治理行動在長壽區全面拉開。目前,該區已先后完成長壽經開區重點區域管網可視化工程,第一批6個街鎮污水管網整改修復,并啟動鄉鎮污水處理廠24小時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葛蘭綜合污水處理廠就是第一批完成整改被納入24小時在線監測的污水處理廠之一。 “‘心病’去了,生活舒心了,干事創業的勁頭也更足了。我們群眾也要自發參與環境保護和整治,讓村居顏值美出新高度!碧炫_村七組村民楊軍力表示。 養殖污染治理了,長效機制建起了 近段時間,從南川城區到石墻鎮黑溪河一帶來釣魚、玩耍的人越來越多,當地正在考慮發展鄉村旅游。 幾年前,因為周邊多家養殖場亂排,流經石墻鎮、楠竹山鎮的黑溪河黑得發臭,是一條“人躲著,魚不來”的臭水河。如今黑溪河變化的背后,是南川區紀委監委精準監督問責的強力推動。 此前,南川區也對黑溪河治理進行過多次綜合督查,但石墻鎮和楠竹山鎮始終未能拿出有力措施予以整改。該區環保部門跟蹤督查發現,一些養殖場屢查不改,仍將污水直排入河。 三年前一次“家門口的接訪”,讓事情有了轉機。當時,南川區紀委監委干部來到石墻鎮石蛾村走訪,了解到關于黑溪河污染問題。區紀委監委隨即召開問題分析研判會,會上大家討論激烈。 南川區紀委監委果斷決定啟動問責程序,兩個調查組隨即到鎮里展開調查。調查組同志頂著烈日走訪養殖戶,現場查看糞水排放、環保設施建設等情況,提取黑溪河流域監測數據,對鄉鎮環規站站長、分管環保副鎮長、鎮長進行個別談話核實,終于查準摸清了問題癥結。最終,石墻鎮副鎮長鮮某、楠竹山鎮副鎮長程某受到黨內警告處分,其他人員也受到談話提醒等相應處理。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很快,兩鎮全面啟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一戶一策措施,推進禁養區養殖場關閉搬遷或轉型,規范整治限養區和適養區養殖場。 現在,石墻鎮以此次畜禽養殖整治為契機,建立起了保護黑溪河長效機制,引導沿岸發展晚熟李、辣椒、藥材、養蝦等產業,為村民創造了新的創業、就業機會。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