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建筑】綠色建筑加快推行迫切需要強制性措施 |
(時間:2014-4-23 16:12:21) |
2012年,財政部和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要達到10億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綠色建筑將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然而,中國目前綠色建筑占總建筑比重尚不足1%。 “意見”與現實隔著比較大的鴻溝,綠色建筑在推廣的過程出現了種種問題,亟待解決。 成本問題 按照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達到一星標準,每平方米成本需增加50元,達到二星標準,成本約增加100-200元,達到三星標準,成本則會增加300元左右。 住建部“綠色建筑后評估調研”課題組對全國100個竣工后的綠色建筑進行調研,結果顯示:公建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別為每平方米40元、152元、282元,住宅項目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別為每平方米33元、73元、222元。 呈現出成本越高推廣越難的問題,但是從長遠來看,綠色建筑一定是便宜的,盡管建設與購置成本可能比一般建筑高,但是長期運行成本一定是低的,而且還要算生命生活質量改善這筆賬。 積極性問題 同濟大學中英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龍惟定指出,一些公共建筑,如銀行的大樓,節省能耗產生的價值跟其產值相比,微不足道,因此缺乏推動動力。 對于建材商而言,由于現階段缺乏綠色建材生產的激勵機制,加之受技術、資金所限及造價比較昂貴,因此,建材商生產和推廣綠色建材的積極性不高。 而對于開發商而言,由于綠色建筑造價相對較高,成本回收期較長,利潤空間有限,市場認知度較低,因此,開發商開發綠色建筑的動力不足。 管理者則是被動地去運行管理綠色建筑,積極性并不高。再從經濟角度考慮,綠色建筑的運行成本高于傳統建筑,在低物業費收益的狀態下,不少物業管理機構會把綠色建筑視為一種負擔,以致不時停用一些綠色設施。 機制問題 “綠色建筑的需求不足,這里面有價格因素,也有體制機制沒到位的原因!弊〗ú靠萍寂c產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強如是說。他認為,由于約束性機制沒到位,綠色建筑的需求不足更為明顯。 業內專家認為,目前的綠色建筑實施運行情況并不好,基本上評上設計標識后不再關注綠色建筑運行效果,原因很多,比如甲方銷售完成后,重心轉到其他項目開發商,不會關注后續運營;運營一般交給物業公司,誰來牽頭評定運營效果不知;但是也有很少一些項目,作為示范,很關注運行效果,比如總部大樓,由自己的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全面安裝能源監控系統,帶著研究性質進行項目運營。
|
|
|
|
推薦圖片 |
 | 【環!扛惮摚红F霾已成中國城市標志性難題 | 4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會議新聞發言人傅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霧霾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中國一些城市標志性的難題,而且范圍還在擴大。另外, |
|
|
|
|
熱點文章 |
|
|